綠色發展,美麗巢湖。1月30日上午,第一屆巢湖綜合治理專家咨詢峰會在合肥學院報告廳順利開幕。合肥市副市長王民生,合肥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環湖辦主任高斌友出席開幕式,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志峰、臺灣大學特聘教授蔣本基等專家學者以及省市水利、環保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參會。此次峰會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主辦,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合肥學院、合肥市環巢湖生態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兩岸環境與生態聯盟、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等設計聯合體單位協辦。據悉,此次峰會旨在為我國從事湖泊綜合治理和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臺,為合肥市委、市政府開展巢湖綜合治理決策建言獻策,為推進綠色發展美麗巢湖的建設提供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撐。
王民生致辭。巢湖是合肥的母親湖,多年來政府在上級領導以及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下,環巢湖治理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合肥市委市政府2017年先后出臺《巢湖治理的二十條意見》、《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綠色發展美麗巢湖的意見》,對巢湖治理進行戰略規劃。他表示,巢湖一定能治好,但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巢湖治理要分三段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入湖河流基本消除污染現象。第二步用6-8年引江濟巢工程建成,迎來巢湖治理重大拐點。2035年實現環境保護根本好轉。他強調,巢湖治理十分復雜,要想治理好巢湖,需要搞清楚治理原因,找到治理的路徑,必須要有強大的理論、技術支撐,因此決定成立巢湖研究院,聘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也是舉行此次峰會的目的所在。
楊志峰院士作題為《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河湖水系綜合治理》的主旨報告。他介紹了生態文明產生的過程,從十六大首次提出“文明發展道路”概念;到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科學界定生態文明的基本內涵和要求;再到十八大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自然價值理論、自然生產力理論、環境福祉理論、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生態文明理論在不斷創新并逐步完善。楊志峰院士結合自己在東莞老圍河、人民涌,鞍山運河治理的典型工程案例,介紹了在黑臭水體治理、河流生態修復、濕地系統綜合調控方面的水生態文明建設方案。他還強調,在治理過程應注意治理好陸域污染不能保證城市河湖水系水質良好,入湖河流符合水功能要求不代表湖泊水質能好轉,水質還清不代表城市河湖水質沒問題,關鍵河段治好不代表河流治理的完成等問題。最后,楊志峰指出,河流生態文明整治必須通過生態觀、系統觀,溯其源、治其本。
蔣本基教授則結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以及國際發展態勢,介紹了健康流域綜合治理的理論、策略與實踐,并指出要通過環境監測、總量管制、點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控制、綜合治理評價等五個方面展開。他詳細敘述了臺灣高雄水域治理方案以及濁溪地下水補充方案,并建議從工程加強綠色水利設施建設。他還強調要加強環境教育,讓民眾參與到環境治理活動中來。
隨后上海海洋大學教授王麗卿、南京大學教授袁增偉分別作報告,王麗卿介紹了在合肥蜀山區蜀峰灣南湖的黑臭水治理方案;袁增偉則介紹了巢湖流域污染源大數據平臺構建及應用。
下午,峰會繼續在合肥學院圖書館報告廳展開,巢湖研究院院長朱青主持會議。會上,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環湖辦主任高斌友從巢湖基本概況、創新實踐與實施成效和下一步打算三方面對巢湖綜合治理情況作報告。他指出,政策是巢湖治理的筋骨、技術是巢湖治理的血液、監測是巢湖治理的眼睛,并就治水方略、治理思路、治理策略、技術路線、治理舉措和技術創新六部分對巢湖綜合治理思路進行詳細介紹。
安徽省水利院副總工駱克斌緊密圍繞巢湖綜合治理工程設計情況,從巢湖演變與問題診斷、總體策略與分區治理、初步實踐與近期效果和集成需求與治污技術四方面展開“巢湖治理與保護設計理念及工程實踐”報告。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洪鑄作“關于巢湖水生植被修復和富營養化治理的建議”報告;廈門大學教授曹文志作“河湖岸植被系統對污染的削減凈化和設計”報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圣瑞作“我國湖泊富營養化及保護治理需求”報告;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朱昌雄作“養殖廢棄物-沼液與病死動物處理新技術探討”報告;臺北科技大學教授何家浚作“親自然河道修復技術與案例探討”和“巢湖流域農業面源污染削減技術策略-植生滯留槽削減技術應用”報告;上海譽帆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軍作“黑臭水體治理之排水管網整治”報告。
1月31日,第一屆巢湖治理專家咨詢峰會于合肥學院一區厚徳大廈會議室閉幕。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王民生,合肥市政府副秘書長、環巢湖辦主任高斌友,合肥環境工程研究院院長金杰,臺灣大學特聘教授蔣本基等專家學者以及省市水利、環保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參會。高斌友、蔣本基主持會議。
中國科學研究院城市環境研究員余增亮強調,研究大氣沉降規律是巢湖治理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工作,大氣NP沉降研究能促進流域化肥減量和操作技術創新。他以同大圩為例,運用數據和類比,論證了圩區沉降是巢湖沉降的重要污染源,科學地安排排澇對巢湖減少污染源具有重大作用。并建議通過藍藻打撈、構建“水下森林”等一系列“湖內行動”來抵消NP沉降污染。中國科學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俞慎作“基于污染物的十五里河流域管理與產業決策”主題報告。他基于污染物流域管理和產業決策提出設想,在十五里河流域進行土壤與沉降物采樣,針對其流域的污染情況提出初期的目標與任務,同時展示了十五里河流域治理的預期成果。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開寧作“巢湖派河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湖體富營養化管控關鍵技術應用推廣”主題報告。他提出,可以通過湖泊流域污染管控與治理技術結構,建立流域污染管控技術體系和入湖河流小流域全覆蓋治理技術體系,從而布局項目任務。同時展示了其技術的標志性成果,深入分析了典型流域示范區的關鍵技術、配備條件和項目示范工程。
與會人員共同觀看了十五里河治理的初步設計視頻。視頻直觀形象地展現了十五里河的現狀,指出了流域內大量旱季污水直接入河、缺乏流域管理等主要問題,闡述了生態、功能等一系列目標和理念,提出了城市點源污染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內源污染治理、污水廠尾水凈化、河道生態修復等十二條有效措施,并給出了治理投資概算。天津大學李保安教授說明了“EHBR河道水體凈化技術”;臺北科技大學何嘉浚教授報告了“健康流域行動方案”;朱昌雄、王圣瑞、王麗卿、朱青分別對巢湖流域治理提出寶貴建議。
蔣本基帶領與會人員回顧了峰會以來各位領導專家的報告和發言。并指出,在巢湖治理中,水和能源是十分重要的考慮要素,同時也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監督管理制度、績效考核評估標準和發展決策系統。王民生對此次峰會的各項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予以肯定。并表示,要將峰會中的議題進行分類,制定“三步走”目標,列出進一步深入進行的清單,有針對性地繼續探索、轉化或終止,圍繞市政府的相關文件展開研究。
(宣傳部 學生記者石紫巖 徐靜 蔡曉彤 夏博堃 戎麗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