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合肥學院教育學院“青春‘育’你行,百年再起航”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合肥市蜀山區小廟鎮為期一周的實踐活動圓滿完成,隊員們紛紛踏上了返家的歸途。
回顧這段實踐之旅,團隊成員扎根鄉村小學,以蜀山行知學校為中心,結合小廟鎮及其周邊展開一系列實踐調研活動,同孩子們一起成長,深入了解后疫情時代下小廟鎮居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及問題。
開展趣味課堂 奉獻青年力量
活動期間,團隊的“小老師”給孩子們開展了一系列趣味盎然的小課堂,課堂內容涵蓋美術手工、科技科創、音樂舞蹈、知識宣講、戲曲臉譜、體育運動等多種類別。在教室,可以看到手影課老師帶領大家將普通的手影畫成一幅幅生動可愛的卡通形象;科創課老師教會了孩子們制作手搖泡泡機和簡易潛水艇,讓科學的種子種在每一個孩子心里;心理團輔課老師帶領大家通過簡單的游戲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寓教于樂;臉譜繪制課和戲曲課老師帶領大家傳承經典,學習國粹;音樂舞蹈課和鋼琴課老師讓同學們沉浸在美妙的歌聲中;手工課老師帶領大家衍紙生花、用黏土塑造人物、執畫筆勾勒美好愿景……
站上三尺講臺,“小老師”踐行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誨,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以純純赤子之心,教書育人,陪伴著這些正值青春年華的孩子們一同成長。
進行課外活動 共創美好回憶
在校園里,隊員們還策劃了豐富的課外活動:為畢業班同學送去告別風車,帶領他們放飛紙飛機,送去假期祝福語等。另外,為加強校園思想文化建設,隊員們還組織了建團精神宣講活動和憲法解讀等一系列宣講活動,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活動進行期間,發生了一個溫馨的小插曲。五年級某位同學的生日恰好在團隊活動的第三天,但由于父母在外打工無法前來為其慶生,為彌補這一遺憾,隊員們分工行動,有的制作生日皇冠,有的準備生日禮物,有的布置現場,大家共同努力,給這位同學帶來了一次別樣的生日體驗。
聚焦小廟生活 深入社會調研
活動期間,隊員們還來到鎮上,在街頭巷尾對街道居民、店家、公交車司機等小鎮居民進行走訪調研以此來了解小鎮的發展。
隊員采訪了一位經營了幾十年裁縫鋪的裁縫師傅,疫情期間,他家的生意大受打擊,收益只能勉強維持日常開支,主要依靠低保生活。師傅開這家店的本意是想傳承傳統紡織手藝,但是由于布匹花色單調,做出來的衣服已經跟不上時代步伐,再加上疫情等其他因素的沖擊,店里的生意越來越差。除此之外,隊員們還看到了許許多多這樣的店鋪。為了緩解居民壓力,小廟鎮政府在嚴格進行防疫工作的同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盡可能地保障居民們的日常生活與經營。
學習交通法規 傳遞安全思想
在采訪途中,隊員們注意到小鎮擁有大量人口,但是道路較為狹窄且有一條國道橫貫其中,道路交通情況較為復雜,所以每當在出行高峰期時,極易發生交通堵塞的狀況,許多路口常常需要多名交警進行引導才能保持道路通暢。
為深入了解復雜的交通情況,隊員們來到了當地的警察局。警察局的潘警官給大家上了一堂交通安全課,他還表示交警們正在積極引導小鎮居民去學習交通知識,以此來提高人們的規則意識,減少違反交規的現象。
潘警官不僅給隊員們普及了交通安全知識,還提出希望隊員們可以將所學的安全知識傳遞給學校的學生們,再通過孩子進一步引導家長遵守交規。小手拉大手,通過不斷的傳遞,讓遵紀守法的觀念深入人心,構建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
此次“三下鄉”活動在提高隊員們自身能力的同時,也開拓了隊員們的眼界,了解了城市之外的民生民情。以小見大、從微觀到宏觀,隊員們也漸漸地對我國的國情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李大釗先生曾說過:“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在這大好的青春年華,當代青年更應盡己所能了解社會、回報社會,讓志愿之花開滿華夏大地,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青春力量!
(教育學院 校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