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超低能耗建筑,助力創新創業未來 ——記城建學院司大雄老師
|
發布時間:2024-06-24 瀏覽次數:10 |
司大雄老師,2014年于德國馬格德堡應用科技大學節能建筑專業碩士畢業,碩士期間的研究方向為被動房;14年畢業之后先后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及北京艾睿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一直從事被動房相關工作,為首位PHI被動房設計師中文培訓講師;17年至今在合肥大學開設被動房課程,也是國內高校首個被動房課程。現任合肥大學城市建設與交通學院建筑系副主任,合肥大學中德超低能耗建筑研究中心主任。 多年來,司大雄老師不僅在建筑節能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更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獨特的指導方式,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 深耕建筑節能領域,助力創新創業司大雄老師自踏入建筑領域以來,便對建筑節能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深知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筑能耗問題日益凸顯,因此他致力于研究超低能耗建筑技術和被動房設計,以期在節能減排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司大雄老師所帶領的團隊由一群對建筑學充滿熱情的學生和一位正在創業的畢業生組成。每個人都帶著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共同致力于超低能耗、被動房的研究與實踐。他們不斷挑戰傳統,打破常規,在綠色建筑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作為雙創導師,司大雄老師不僅注重團隊成員的學術研究,更重視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他鼓勵團隊成員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和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成長。司大雄老師和他的團隊通過大面積推廣超低能耗技術體系,讓更多人認識到了建筑節能的重要性。他們不僅關注建筑的節能性,還注重建筑的舒適性和環保性。他們通過對建筑的污染物檢測、用電統計分析等,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提高建筑的能效和舒適度,大大提高了大眾對于建筑的滿意度。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為建筑節能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司大雄老師帶領團隊參加國際太陽能建筑設計競賽;右三為司大雄老師) 在指導學生團隊方面,司大雄老師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他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鼓勵他們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同時,他還積極為學生提供各種資源和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在創新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司大雄老師的指導下,其團隊在各類比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司大雄老師表示希望能夠為學生們提供一個開放、包容、創新的平臺,讓他們能夠在這里盡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和創意。他相信,只要敢于嘗試、勇于創新,就一定能夠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建筑節能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社會責任。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司大雄老師和他的團隊不斷探索新的技術和方法,力求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推動建筑行業向更加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 分享雙創經驗,傳遞創業精神在合肥大學任教期間,司大雄老師更是將被動房的理念和技術引入課堂,開設了國內高校首個被動房課程。司大雄老師認為雙創項目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一系列精心策劃和執行的關鍵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雙創項目而言,獲獎是取得成功最為直觀的表現,獲獎即獲得了社會的認可,這對所有雙創團隊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以更加有信心地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針對成功的雙創項目需要具備的關鍵因素,司大雄老師提出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定位,明確自己要做什么、為什么做,這就像航海者手中的指南針,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其次要有獨特的創意和亮點,在競爭激烈的創業環境中,只有那些能夠脫穎而出的項目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他還強調了要注重團隊協作和資源整合,發揮每個人的優勢和作用。只有當我們充分重視并切實踐行這些關鍵因素時,才能讓我們的項目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在談到對即將參加雙創比賽的同學的建議時,司大雄老師強調了“興趣驅動”的重要性。他表示,首先要做自己喜歡做、想做的事。只有真正熱愛你的項目,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獲得滿意的成績。這樣不管項目取得成功與否,最后都不會覺得是在浪費時間而感到后悔。其次,要注重團隊協作和資源整合。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與他人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最后,要勇于嘗試和創新。創新創業的道路上充滿了未知和挑戰,只有敢于嘗試、勇于創新,才能夠突破自我、實現自我。
(司大雄老師團隊討論項目內容) 除了分享雙創經驗外,司大雄老師還積極傳遞創業精神。他認為,創業精神是一種積極向上、敢于冒險、勇于擔當的精神狀態。只有具備了這種精神狀態,才能夠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超越自我。因此,他鼓勵學生們要敢于嘗試、勇于創新,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和潛能。 在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司大雄老師表示將繼續深耕建筑節能領域和創新創業領域,為培養更多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推動綠色建筑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團隊的協作,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到綠色建筑的重要性,推動建筑節能領域和創新創業領域的發展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果,共同為構建美好家園貢獻力量。相信在司大雄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下,更多的青年學子將能夠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實現自我價值。 (采訪記者:王詠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