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電子系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顧涓涓老師
顧涓涓,女,中共黨員,合肥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教授、安徽省教學名師,承擔安徽省精品課程1門,主持安徽省通信工程特色專業教研項目。自2004年以來指導學生參加安徽省電子設計競賽榮獲一、二、三等獎多項;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競賽安徽省二等獎;安徽省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金獎和國家級銅獎;安徽省物聯網創新大賽獲省銀獎等。在科研工作上已完成三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二合作單位項目部分,教育廳重點項目二項,發表科研論文(EI收錄)12篇。
教通信 從學生出發
高校教學中,學科知識點培養是課程教學的主體,而科學精神則是高等教育的靈魂所在。顧涓涓所教授的通信工程隨著現代通信事業的快速發展,知識點的更新淘汰非常迅速,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從教學的邏輯性、啟發性、學術性和前沿性等方面開展教學實踐。
為此,顧涓涓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以“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她讓學生們走上講臺,自己給自己授課。通過這種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的授課方式,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更透徹地了解學科,從而進一步掌握學科的知識點。此外,她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理念和教學方式,從實踐出發,以其多年在軍工企業的從業經驗,佐以豐富的實例,深入剖析枯燥的概念,探索理論背后的原理,真正做到讓學生感興趣,聽得懂。
如何擺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除了將學生化被動為主動之外,教師是否能做到與學生近距離溝通交流亦十分重要。因此,顧涓涓融入到學生群體中去,課堂教學中她引入問題,進行隨機提問,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度。課外,她給同學們設置“學習日”,每周星期二下午是她給同學們規定的專屬學習日,這一天顧涓涓的辦公室里常常擠滿了學生,有的請教學業上的問題,有的詢問實驗研究的方向,師生之間,溝通交流,不亦樂乎。
“我覺得顧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親切,她總是微笑著面對我們,上課一點也不刻板,她有時候上課還叫我們寶貝兒。”來自我校電子系2015級通信工程專業的宋佳琪同學笑著說。正是這種“與學生交朋友”的準則,讓顧涓涓獲得了學生們的一致稱贊和喜愛。
做科研 為了更好教學
顧涓涓常說:“最大的成長是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并肩努力,我理想中的狀態是做孩子們正能量的源泉,與他們共同進步。當然,科研與教學工作是相輔相成的,科研為教學提供后勁,這種方式的充電,可以不斷拓展知識面,更有利于在三尺講臺上的發揮。”
她不斷深造學習,在工作之余,特地抽出時間回母校安徽大學繼續接受教育,并積極鉆研科研項目和教學方法。她表示,科研對教學是有促進作用的,并且是具有深遠意義的。而對于老師,這好處真的是非常實實在在的,可以通過本科教學,吸引到更多更優秀的學生。如果缺乏對教學的關注,教師可能會失去提高科研水平的機會。很多教師覺得,上課、備課、批改學生作業,會占據做科研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太多,對科研發展“有害無利”。其實不然,高質量的教學與教師的科研工作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上好課,絕不能局限于課程知識之內,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寬闊的眼界,這將有助于拓寬科研工作的思路和領域。在精心備課過程中,教師需閱讀大量與課程相關的研究材料,這將促使教師對專業問題的深入思考。
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旨在推動實踐的發展,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并運用到實踐中,顧涓涓積極帶領學生組隊參加各類創新競賽。在指導各項學生競賽的同時,她努力扮演好領路人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學生的潛力并幫助學生找到自我發展的空間。此外,顧涓涓十分重視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她認為學習是建立在有自己的想法之上有借鑒的學習。她鼓勵學生堅持自己的想法,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權。正是因為她新穎的教學指導方式,她帶領的學生團隊不斷創造佳績,多次在省內外摘取獎項,為我校贏得榮譽。在科研之路上,顧涓涓始終保持著嚴謹、耐心的態度,不驕不躁,努力前行。
育學生 德比術更重要
在多年教學中,顧涓涓堅持“每個學生都是需要被關心的個體”,以德育人,持之以恒。她注重教學中的言傳身教,嚴格遵守教學要求,每次上課她都以飽滿的精神迎接課堂。
作為通信教研室主任,顧涓涓認真做好通信專業的教學工作安排,按照院系教學工作要求組織各類課程和各類教學活動,合理落實。對常規工作她也一絲不茍,包括畢業生畢業論文安排、畢業生畢業實習動員、教研室教師教學工作量的審核、期中教學檢查等工作,并對教學工作各個階段進行及時的檢查和總結。作為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系團總支委員和教工第一支部書記,顧涓涓認真抓好教師黨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充分利用支部大會和政治學習時間,支部定期每月集中學習一次,并以黨小組討論和黨員自學兩種學習形式結合。為了做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和考察工作,她制定支部黨員發展計劃,關心入黨積極分子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及時與他們交流溝通,為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地基礎。認真完成系黨總支布置的各項工作,認真開展相關支部工作,支部各項工作考評優秀。
她表示,好的老師應該是如春雨般潤物細無聲,為此,她以身作則,總是早早的到達辦公室、教室,讓學生養成守時的好習慣。每當有眼高手低的學生不愿意做那些瑣碎的理論工作時,顧涓涓就拿出自己的科研筆記給他們看,上面詳細記載著從數據處理到方案記錄的每個環節。顧涓涓常常告訴她的學生,好的習慣是需要長期培養的,千萬不能忽視細節對最后結果的決定性作用。她堅持要讓學生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懂得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成為具有高水平高素質的當代大學生。
當談到對學生們的期望時,顧涓涓說:“希望學生能向“三好”努力,即學習好、工作好、身體好。學校不僅是專注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是對學生耐力、身體素質等各方面品質培養的平臺,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希望學生們,能全面發展,做三好學生。”
正是憑借著對至純道理的不斷鉆研,對教學事業的熱愛,顧涓涓在為人師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她永遠走在道路最前,做學生的領路人。
(宣傳部 教務處 電子系 學生記者郭丹丹 吳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