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學成果再獲佳績
鼓勵教育教學模式、人才培養體系、專業和課程建設、產教深度融合等多個領域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做好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效應和推廣價值的高水平教育教學成果,充分發揮教學成果獎的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總結近年來我校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申報的經驗,精心培育、凝練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獲批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推薦申報《開創-重構-推廣:深化國際合作 依托經濟工程 踐行文工并重新興教育模式》《校企協同、能力本位、多元立體--《機械制造基礎》一流本科課程的創新與實踐》等9項2023年省級本科教學成果獎,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同時評選校級本科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特等獎5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8項。
扎實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本年度開展我校2019獲批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預驗收工作,并完成2020和2021獲批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1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期檢查工作。按省廳要求,組織34個一流本科專業完成階段檢查報告提交。
組織各專業精準把握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完成了2022級57個普通本科專業、2個專升本和1個中外合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印制和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制工作,以及2023級58個本科招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充分調動二級教學單位、基層教學組織和專業教師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的主導作用,不斷提升專業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全面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扎實推進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
大力加強新設本科專業建設
2022年組織申報增設的“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和中德合作辦學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中外合作)”已獲批并于2023年度正式招生。2023 年 7 月,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 2023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和《安徽省教育廳關于開展 2023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皖教秘高〔2023〕102 號)等文件要求,在各教學單位申報基礎上,學校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了論證,推薦“生物制藥”專業申報備案類新專業。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教高〔2012〕9 號)》文件要求,完成 2020 年以來新設交通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等 7 個本科專業建設質量年度檢查工作,并在學校官網發布相關專業建設質量年度報告。
與此同時,學校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推薦車輛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和智能制造工程等4個新工科專業申報2023年度省級新建專業質量提升項目。
2022級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大綱印制
全面推進2022級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修訂與印制,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各專業已完成2022級人才培養方案的印制工作。各學院組織2022版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工作,目前已有10個學院完成。
逐步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
依據安徽省教育廳“雙基”標準化建設和示范標準組織相關教學部門,,努力加強全校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水平,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基層教學組織體系,為各項教學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組織保障。擁有省級教學團隊 23 個,省級示范基層教學組織(教研室)7 個和虛擬教研室建設項目 3 項。2023年度推薦立項省級教學團隊3個,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項目4個。
扎實推進課程思政工作
根據《合肥學院課程思政實施方案》,積極落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重點工作任務。在建12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各項任務進展順利,2023年立項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3門,推薦申報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3門。
積極組織一流本科課程建設
大力推動我校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加大已獲批的7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與應用優秀案例的推廣,提升課程應用效果,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全力推進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申報工作,組織專場培訓會,邀請評審專家對申報教師進行指導,目前培育并擬推薦課程 24門。同時,聚焦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推動新時代教學研究改革,積極推進在研的 43 門省級和 79 門校級課程類項目建設工作,構建多類型、多樣化課程體系。
推進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再上新臺階
根據相關文件要求,組織各項目建設單位和項目負責人,申報和建設本科質量工程項目,2022年度獲批86項省級本科質量工程項目,完成了項目任務書提交,并按要求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啟動了新一輪省級和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年度檢查驗收工作,共組織結題驗收省級質量工程項目188項,中期檢查81項;結題驗收校級質量工程項目100項,中期檢查83項。隨同項目檢查驗收,完成了各級在研本科質量工程項目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3年度建設經費撥付,共計撥付建設經費357.62萬元。
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推動本科質量工程項目的申報工作,2023年度立項校級本科質量工程項目91項,推薦省級本科質量工程項目97項。
積極推進新工科、新文科項目建設和申報
第二批立項的國家級新工科項目《應用型高校新工科專業“模塊化課程池”建設的實踐研究》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結題驗收工作,同時組織該項目的校內委托子項目結題驗收工作。首批國家級新文科項目“借鑒德國先進教學理念改造提升經濟工程專業實踐研究”及校內委托子項目組織了階段檢查工作,并將在后期加大建設,持續推進新文科建設在人才培養范式的全方位改革。同時,積極組織開展省級“四新”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建設,獲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性高校與企業雙向交流機制探索與實踐”等“四新”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4項,完成了項目的中期檢查工作。推薦《新文科背景下技術賦能跨文化傳播人才培養路徑的探索與實踐》等4項申報2023年度省級“四新”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建設。
完成2023屆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審
組織本科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校外專家評審會。從各學院推薦的121篇優秀畢業設計(論文)中評選出61篇獲獎,其中15位同學的畢業設計(論文)榮獲校級一等獎;17位同學榮獲校級二等獎;29位同學榮獲校級三等獎;同時授予59位指導教師(含共同指導)為實踐教學優秀獎。
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順利開展
根據教務處“關于開展2020級、2021級認知實習中期檢查暨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活動的通知”精神,各學院深入調研用人單位需求,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促進產教融合,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認知實習工作完整進行。2023年暑期前后開展了認知實習,包括20、21級兩屆學生6766人。9-12月份共計審核上傳包括認知實習、專業實習等實習數據10240套。繼續規范《合肥學院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協議書》的簽訂,各學院積極簽訂各類實習基地,開展實習基地建設,加強基地建設規范管理,建立起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9-12月份新簽實習基地20個。
完成學位論文國檢上報暨抽檢專家報送工作
2023年9月,做好2022-2023學年度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抽檢材料上報工作和專家庫的建設工作。2022-2023年度共3366名學生授予學位,共上傳畢業論文2255篇,畢業設計1105篇,其它情況6篇。同時,按通知要求完成了2023年度專家庫信息更新與報送工作。本次共報送專家777人,其中正高級129人,副高級278人,其他368人。
組織2023屆預畢業學生完成學信網學歷圖像校對
完成我校2023屆預畢業學生學歷圖像采集和圖像上傳學信網,組織學生登陸學信網,完成學信網學歷圖像校對。
組織2023屆預畢業學生完成學信網身份復核
協助學信網完成我校2023屆預畢業學生學歷圖像人像比對,對線上比對不通過的學生,進行線下身份復核并上報安徽省教育廳,同時在學信網進行身份復核備案。
增列學士學位授予專業申報
我校智能制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應用統計學、供應鏈管理和投資學五個專業通過了學校組織的專家組實地考察評審和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定,經安徽省學位委員會批復,于2023年6月成功獲批增列為學士學位授予專業。
完成畢業生學士學位評審授予工作
2023年6月我校共有3434名本科生(包含換證生92人)申請畢業,經審核3232人(包含結業換證成功34人)畢業,125人結業,本科畢業率為95.2%;其中3238名(包含換證授予學位66名)普通本科畢業生符合學位授予條件,并授予學士學位;此外,審核了51名外國留學生的學士學位申請,其中50名同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并授予學士學位。
順利完成合肥市肥西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
工作人員筆試考試工作
2023年8月26日,教務處組織了合肥市肥西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考試,經統計本次考試共有約3000
考生參加,教務處聯合各部門嚴密組織,認真準備考務,合理安排考場,考試工作在各教學單位及行政部門的合作協力下,順利完成。
期初教學檢查工作
為保證2023-2024學年第1學期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9月4日—9月9日學校開展了為期一周的期初教學檢查。教務處與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處組成三個檢查小組,根據課表對兩個校區的教學情況進行檢查,檢查從教師教學準備情況、出勤情況、學生到課情況、課堂紀律、教學違紀、教學保障等幾個方面進行檢查。還通過多媒體網絡集成中心視頻抽查部分課堂上課情況。通過檢查,全校的教學情況基本良好,但也存在部分班級課堂教學效果欠佳等現象,學生玩手機、課堂氣氛沉悶、完全無互動等情況比較突出。
對于在期初教學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已反饋至各教學單位,要求各教學單位進行整改,以確保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