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网-真人游戏官网

2023-2024學年第2期 總第100期

發布者:教務處發布時間:2024-10-12瀏覽次數:13

教務處2023年工作總結

一、專業建設

1. 加快推進“三業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依據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 號)》《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深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服務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 年)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圍繞合肥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需求導向,加快推進專業、就業、產業“三業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突出學校“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辦學特色,積極構建“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發揮現代產業學院在人才培養中的協同效應,實現滿足區域行業企業需求的高質量就業。

專業、就業、產業“三業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全省全面推廣,并入選安徽省年度教育評價改革優秀案例。省委主要領導對學校發展數次作出批示,新華社、中國教育報等主流媒體多次專題推介。

2.扎實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對我校首批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開展預驗收工作,同時完成第二、三批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和13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期檢查工作。按省教育廳要求,組織34個一流本科專業完成階段檢查報告提交。

組織各專業精準把握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完成202257個普通本科專業、2個專升本和1個中外合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印制和課程教學大綱的編制工作,以及202358個本科招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充分調動二級教學單位、基層教學組織和專業教師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的主導作用,不斷提升專業內涵建設和特色發展,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全面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扎實推進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

3.大力加強新設本科專業建設

2022年組織申報增設的“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和中德合作辦學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中外合作)”已獲批,并于2023年度正式招生。20237月,在各教學單位申報基礎上,學校組織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論證,推薦“生物制藥”專業申報備案類新專業。完成 2020 年以來新設交通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等 7 個本科專業建設質量年度檢查工作,并在學校官網發布相關專業建設質量年度報告。

同時,學校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推薦車輛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和智能制造工程等4個新工科專業申報2023年度省級新建專業質量提升項目。

4.持續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

充分發揮教學系部(教研室)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作用,進一步完善學校教學運行和管理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擬定《合肥學院教學系部(教研室)工作條例》,明確基層教學組織職責范圍及日常工作制度。組織相關教學部門,依據安徽省教育廳“雙基”標準化建設和示范標準,努力加強全?;鶎咏虒W組織建設水平,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基層教學組織體系,為各項教學工作的有效落實提供組織保障。擁有省級教學團隊 23 個,省級示范基層教學組織(教研室)7 個和虛擬教研室建設項目 3 項。2023年度推薦立項省級教學團隊3個,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項目4個。

二、課程資源建設

1.扎實推進課程思政工作

根據《合肥學院課程思政實施方案》,積極落實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重點工作任務,以更高的站位深入推進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結合專業發展實際,有規劃、有重點開展課程建設,依據專業特色優勢和育人目標,充分挖掘各類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創新創業思維元素,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專業核心課程和一流課程為重點,建設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在建12門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各項任務進展順利,2023年立項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3門,推薦申報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3門。為更好地提升教師整體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學校舉辦第三屆課程思政教學大賽,繼續推廣課程思政授課經驗,進一步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積極組織一流本科課程建設

學校大力推動我校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雙萬計劃”,本年度獲批4門國家級一流課程。加大已獲批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與應用優秀案例的推廣,提升課程應用效果,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全力推進第三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申報工作,組織專場培訓會,對課程的內容、教學活動等所有申報材料進行全面打磨,遴選24門課程參加省教育廳評審。同時,聚焦一流本科課程建設,推動新時代教學研究改革,積極推進在研的43門省級和79門校級課程類項目建設工作,構建多類型、多樣化課程體系。

3.高度重視教師教學能力培養

為深化課程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突出學科特色優勢,切實推動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精心組織了第13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和第3屆教學創新大賽,共有50余名教師獲獎,其中推薦11名教師參加第三屆省級教學創新大賽,獲得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推薦4名教師參加省級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獲得省級二等項2項,三等獎2項。教師通過相關平臺充分展示教學風采、交流教學方法、切磋教學技藝、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本科教學質量。組織思政課教師積極參加合肥市第四屆“思政微課堂競賽”,獲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三、教育教學改革

1.本科教學成果再獲佳績

鼓勵教育教學模式、人才培養體系、專業和課程建設、產教深度融合等多個領域的教學改革和創新,做好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效應和推廣價值的高水平教育教學成果,充分發揮教學成果獎的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總結近年來我校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申報的經驗,精心培育、凝練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獲批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推薦申報92023年省級本科教學成果獎。同時評選校級本科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特等獎5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8項。

2.推進質量工程項目建設再上新臺階

根據相關文件要求,組織各項目建設單位和項目負責人,申報和建設本科質量工程項目,獲批2022年度省級本科質量工程項目86項,完成了項目任務書提交,并按要求開展各項工作。同時啟動了新一輪省級和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年度檢查驗收工作,共組織結題驗收省級質量工程項目188項,中期檢查81項;結題驗收校級質量工程項目100項,中期檢查83項。隨同項目檢查驗收,完成了各級在研本科質量工程項目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3年度建設經費撥付,共計撥付建設經費357.62萬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推動本科質量工程項目的申報工作,2023年度立項校級本科質量工程項目91項,推薦省級本科質量工程項目97項。

3.積極推進新工科、新文科項目建設和申報

第二批立項的國家級新工科項目《應用型高校新工科專業“模塊化課程池”建設的實踐研究》順利通過教育部組織的結題驗收工作,同時組織該項目的校內委托子項目結題驗收工作。首批國家級新文科項目《借鑒德國先進教學理念改造提升經濟工程專業實踐研究》及校內委托子項目組織了階段檢查工作,并將在后期加大建設,持續推進新文科建設在人才培養范式的全方位改革。同時,積極組織開展省級“四新”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建設4項,完成了項目的中期檢查工作。推薦4項申報2023年度省級“四新”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建設。

四、教育教學與教務管理信息化

1.教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與管理

持續進行教務管理系統建設,優化系統業務流程,延伸系統管理與服務功能,提升教務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強教務管理系統信息安全管理。持續做好學生學籍學業材料自助打印系統建設與管理,服務我校約14000名在校生自助打印學籍學業材料。

2.教學信息化平臺建設與管理

繼續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豐富平臺在線課程建設,提升平臺質量,服務學校課程建設和教學工作。依托平臺,本年度我校四門課程成功申請并獲批國家金課,超2000門次課程利用平臺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開展課堂活動16741次,布置作業6839次,考試發布次數1543次;超15000名同學利用平臺進行學習,學生訪問平臺246813407人次。

五、實踐教學

1.做好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為進一步做好2023屆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針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真題真做、指導教師資格要求和校外指導教師參與率情況進行檢查,并提出整改建議。

組織完成中期檢查工作,經統計有不合格或參加二次檢查42人次。對畢業設計(論文)進行學術不端行為全覆蓋檢測,按照5%的盲審抽檢比例,共抽查畢業設計(論文)182篇,其中181篇及格,1篇經過復審后及格。要求各學院收集教育部畢業設計(論文)抽檢工作所需補充字段信息、畢業設計(論文)原文及相關材料。

組織本科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校外專家評審會。從各學院推薦的121篇優秀畢業設計(論文)中評選出61篇獲獎,其中15位同學的畢業設計(論文)榮獲校級一等獎;17位同學榮獲校級二等獎;29位同學榮獲校級三等獎;同時授予59位指導教師(含共同指導)為實踐教學優秀獎。

2.認知實習和畢業實習順利開展

2022年下半年疫情的影響,20233231名畢業生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順利完成2023屆畢業實習。

線上實習主要通過校內專業指導教師,結合畢業設計主題深入相關實習基地,采用視頻拍攝、教師和企業工程師講解的形式指導學生觀看,并進行講解、答疑。線下實習通過學生就近尋找實習單位,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完成。

2023年暑期,2021級兩屆學生共6766人順利完成認知實習。各學院按專業認真周密制定實習方案,設置實習管理小組。所有參加實習學生均安排指導教師,實行導師負責制,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及日常管理。各學院由校領導帶隊深入企業訪企拓崗促就業,通過現場了解學生實習情況,調研用人單位需求并召開就業推介會,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通過走訪,學校同企業就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和實習就業等多方面達成共識。

3.實習基地建設及實習信息統計

開展全國大學生實習公共服務系統的數據填報工作。各學院按照文件要求完成各類實習數據上報工作。截止202312月,共審核掛網數據16560條。

繼續規范《合肥學院大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協議書》的簽訂,各學院積極簽訂各類實習基地,開展實習基地建設,加強基地建設規范管理,建立起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2022-2023學年,校外實習基地數量為214個,共接納學生各類實習實踐13496人次,2023年學校新簽實習基地59個。

4. 加強實驗教學規范化管理

開展本科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課程(模塊)認定工作。本學年開設的分專業大類的實驗課程共計858門次,實驗開出率為100%。根據對2023年度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實驗課程認定的統計,全校共開設實驗項目2323項,其中,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項目數占64%。

5.完成畢業論文(設計)抽檢工作暨抽檢專家報送工作

20239月,做好2022-2023學年度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抽檢材料上報工作和專家庫的建設工作。2022-2023年度共3366名學生授予學位,共上傳畢業論文2255篇,畢業設計1105篇,其它情況6篇。同時,按通知要求完成了2023年度專家庫信息更新與報送工作。本次共報送專家777人,其中正高級129人,副高級278人,中級315人,初級47人,無專業技術職務8人。

六、雙元制高等教育

1.共建雙元制班

依托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借鑒國外先進人才培養理念,引入政府、行業、企業資源,共同開展“雙元制”高等教育,促進教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實現專業、就業、產業“三業一體”。

2023年從新生中選拔106名學生,開展智能制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的新工科“雙元制”高等教育。

2.開展現代產業學院建設

依托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和國家級教育強國項目,積極對接新能源、大數據、智能制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軌道交通等行業領域龍頭企業,開展現代產業學院建設。

1)大眾學院

組建校企教學團隊,邀請企業工程師擔任產業教授,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開展聯合授課、聯合指導,打通教師、工程師雙向交流的渠道。目前雙方正聯合建設《精益生產》《車聯網技術》《工業互聯網導引》《數字化與新零售》等14門企業課程。支持我校教師擔任大眾集團工程師,把實踐教學搬到生產現場參加大眾集團生產實踐、技術革新,熟悉新能源產業發展趨勢、大眾集團生產組織方式與工藝流程,勝任“現場工程師”身份。已選派10名教師赴大眾集團掛職鍛煉,參與生產過程、技術革新和管理等工作。大眾學院現有53名教師,學校和企業教師的比例接近1:1,校內教師均為“雙能型”教師,其中具有海外學習和訪學背景的校內教師占比45%,為大眾學院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打造學院建設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實踐中心、工業大數據建模與智能軟件中心等工程能力中心,充分利用大眾集團優質資源,提升學校服務社會能力及學生工程素養能力。注重技術成果轉化,聚焦大眾集團需求,發揮學校在智能車輛控制、電池技術、大數據技術的研發優勢,緊跟產業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和技術革新等方向,共建安徽省智能車輛控制與集成設計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并與斯圖加特大學等德國大學合作建設國際化科研平臺,推進產學研用合作。

2)軌道交通現代產業學院

以軌道交通類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為主體,圍繞合肥軌道產業優勢,全面開展黨工團共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學研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深度合作,構建校企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已投約4000萬元建成建筑與交通工程實驗實訓平臺。2023年,獲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

3)新能源產業學院

聚焦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依托新能源材料和器件專業,2023年學校與國軒高科簽訂合作協議,共建新能源產業學院、雙元制高等教育合作專業“國軒班”,培養專業能力強、高素質、技術型人才。已被推薦申報省級現代產業學院。

七、教材建設與管理

高度重視教材建設,組織教師深入研討,以教材建設促進教學內容更新,合理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開發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質量教材,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本年度推薦申報省級規劃教材4項,組織申報教材建設類項目5項。

20233-4月,根據《關于做好20212022學年普通高校馬工程重點教材統一使用情況報送工作的通知》要求,組織開展全校2021-2022學年馬工程教材統一使用情況年報工作,完成了99條使用馬工程教材課程數據的填報(包含課程信息與教材信息),實現馬工程重點教材課程覆蓋率100%和馬工程重點教材使用率100%

八、招生錄取

1. 加強招生對于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的聯動作用

在分析研判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人才需求的基礎上,主動對接地方經濟和產業結構,及時增加社會急需專業,調整與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的專業,確定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專業56個,新增新能源材料與器件、信息與計算科學(中外合作辦學)2個新專業招生,暫停食品質量與安全、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朝鮮語、工藝美術4個專業招生。

根據學校發展需要,確定2023年招生計劃數為2700人,生源結構涵蓋普通本科專業、中外合作、藝術類、專升本等多批次、多種類;通過教育部計劃編制系統完成網上編制、計劃復核和確認工作;完成新高考12個改革省份選考科目設置和編報工作。

2.創新招生宣傳方式

對照《合肥學院2023年招生宣傳工作實施方案》,校招生辦與宣傳部、校團委三方合作,形成宣傳合力,召開招生宣傳推進會,充分調動二級學院宣傳積極性,成立學院專業宣傳工作機構,實行宣傳關鍵期的周報制,建立考核指標,進行月度招生宣傳工作小結,壓實宣傳任務。具體宣傳內容如下:

線上:(1)學校招生信息網和學院網站及時更新各板塊內容,開設在線留言板,同時通過平臺留言板塊回復考生咨詢近600條;(2)拍攝學院宣傳視頻、校園創意短視頻等十余部,推送招生專題推文四十余篇;(3)依托教育部和省教育廳官方平臺,發布和推送學校和招生政策信息,單條推送最高閱讀量達3.6萬;(4)以線上直播和在線互動的方式開展了9場招生政策宣講,累計超3萬名考生和家長來到直播課堂觀看直播、參與咨詢;(5)參加教育部、安徽、河南、四川、江西省等省市教育廳的網站十余場咨詢答疑。

線下:(1)編制《合肥學院2023年報考指南》、《合肥學院2023年招生大海報》、合肥學院2023年招生宣傳四折頁等各類招生宣傳材料,寄(推)送至全國重點高中2500余所;(2)參加電視(第一時間)、電臺(安徽之聲)、報紙(市場星報)、直播網站(中安在線)的訪談咨詢活動;(3)開設16臺電話熱線從早八點到晚六點半不間斷解答考生咨詢等等,共接聽近4000個電話;(4)高考志愿填報咨詢高峰期間,組織1140余名招生宣傳員,由各二級學院院領導帶隊前往安徽省16個地市的70余所高中。同時組織宣傳教師分赴阜陽、臨泉等地市,參加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組織的“我為群眾辦實事”系列志愿填報活動共12個場次;(5)新建優質生源基地23個;開展交流活動130次,發放招生資料2000多冊和張貼招生宣傳海報。

3.完成招生錄取工作

依據教育部和各省招生文件,嚴格執行“集體議事、集體決策、會議決定”制度,召開6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對于招生政策進行集體審議,對招生章程和招生計劃等考試招生重大事項親自把關、親自協調,確保考試招生安全穩定。

2023年學校面向23個省市自治區分35個招生批次實際錄取2700人,其中省外實際錄取560人(含藝術類(美術)77人);省內實際錄取2140人(含國家專項40人;地方專項70人;藝術類(美術)33人;專升本100人;高水平1人)。

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理科普通錄取1274人,投檔最低分510分,高出本科第一批次控制線28分;安徽省本科第一批次文科普通錄取557人,投檔最低分514分,高出本科第一批次控制線19分;總體而言,學校生源質量有所提升。

 4.統籌做好特殊類型招生

通過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集體研究,完成高水平運動隊招生簡章、“專升本”招生簡章、“專升本”擬錄取名單和高水平運動隊享受政策名單的制(確)定、上報和對社會公布的工作。根據安徽省教育廳文件要求,學校于4月組織“專升本”的考試工作,參加考生均是校外社會考生,社會關注度極高,報考人數較多,校領導高度重視,對考試各環節工作進行周密細致的部署,明確任務和崗位責任,確??荚図樌瓿?。

九、常規教學工作

1.組織落實課表編排

根據教學執行計劃,利用教務管理系統,組織二級學院進行教學計劃落實和排課工作,以確保本年度學期內全校課表及時、合理、科學編排。本年度共落實課程6622門次,其中重修課程55門次,公共選修課(包含公體部)355門次。

2.規范學籍管理

451名學生辦理學籍變動手續(包括退學、留降級、轉專業等),其中轉專業學生271名(含雙元制班、退役復學轉專業),編下87名,共接收21名學生的退學申請并報批后辦理相關手續,31名學生辦理休學,39名學生辦理復學,2名學生辦理保留學籍。

審核處理14名畢業生身份復核,5名學生學籍信息變更申請。辦理學生在校生證明、學籍證明、預畢業證明和GPA材料共計380余件;組織全校13853名學生進行學籍核對,完成老生11187人學年注冊、新生2666人的學籍注冊工作;完成3420名畢(結)業學生學籍歸檔。

3.開展學業預警

2023年上、下半年組織各二級學院對上一學期的學生學業情況進行統計匯總后,發布學業預警。2022-2023學年第2學期已執行學業預警1190人,2023-2024學年第1學期已執行學業預警1237人,要求各二級學院須對預警名單里的學生進行追蹤關注,根據學生特點與學習情況安排教師進行學業一對一幫扶,并持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跟蹤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嚴格按教學管理文件的要求審核學業申請,辦理緩考500余人次、開設重修、補修課程55門次等。

4.調停課及教室調度

及時處理對因組織考試,學生活動及臨時性的教學活動的教室借用,共審批教室借用申請3075次;對于申請理由、申請流程不規范等原因的教室借用情況,按規定未通過其申請,并進行了解釋工作,借用理由不充分、操作不規范退回和不通過借用的共63條;全年共審批教師調停課申請3782次,其中因課程沖突、學生沖突以及教師沖突退回67門次。

5.考試組織與管理

在各教學單位及行政部門的合作協力下,順利安排我校全年各專業的課程考試。同時,2023225日組織完成《合肥市2023年度公務員筆試》工作,參加人數3000人;2023312日組織完成《2022年下半年(加考)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工作,參加人數7620人;2023423日組織完成《合肥學院專升本招生考試》工作,參加人數516人;2023617日組織完成《2023年上半年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工作,參加人數7300人;2023826日組織完成《合肥市肥西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工作,參加人數3000人;20231216日組織完成《2023年下半年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工作,參加人數9210人;20231225日組織完成《安徽省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參加人數1600人。完成本年度師范生免試認定中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能力考核工作,共有23名學生考核合格。

6.教學檢查與教學管理培訓

嚴格執行教學檢查制度,根據教學規律確定檢查重點和內容,完成期初、期中、期末三段式常規教學檢查和總結反饋工作。每學期召開一次教學工作會議,安排布置下一階段教學任務和具體工作事項,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因各教學單位的教務管理工作人員變動,2023年面向各個教學單位的教學管理部門工作人員開展針對教學管理整體流程和重點事務操作要點與文件細則解讀的培訓會6次。促進各教學單位的教務管理工作人員進一步熟悉并掌握相關業務,提升業務能力,保障各單位的教學管理質量。

7.標準化考場建設工作

202312月,我校首次承接安徽省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工作。作為國家級考試的研究生招生考試,對標準化考場的建設要求較高,針對研招考試考場的標準,在2023年下半年對考場相關設備配備建設施行進一步升級改造。共配備新型紅外攝像頭41臺,巡查分發存儲單元1臺,視頻解碼器1臺,安裝網絡高清網上客戶巡查端軟件,并配備交換機3臺及完成相關配電系統升級。

8.多媒體教室的更新與運維工作

嚴格監管本年度多媒體教室的維保工作,確保多媒體設施的正常使用,為督促維保中標公司能夠高質量地完成服務外包工作,要求其嚴格按招標文件履行合同,并執行日報制度;在保證多媒體教學運行的同時,充分利用標準化考場的視頻攝像頭進行巡檢,對不符合教務管理系統的教學任務的情況進行監督并及時匯報。

為加強監督,定期安排人員巡查,針對巡查中及日常教學中師生、教學質量監控辦公室反映的諸如投影不清晰、音響設備無法正常工作等問題要求其立即維修并跟蹤維修結果。2023年共處理207間多媒體教室問題435余次,一期處理教學保障131次,其中投影機問題21次,電腦問題26次,網絡問題13次,音響問題6次,軟件問題 19次,觸摸一體機問題31次,其他問題15次;二期處理教學保障304余次,其中投影機問題40次,電腦問題74次,網絡問題31次,音響問題 20次,軟件問題31次,其他問題14次,解鎖話筒51次,申請開機26次,幕布問題7次,連接筆記本10次。智慧教室保障13余次。2023年度保障報告廳會議約92場,會議室保障會議約1243場。共更換7次投影機、6個投影機燈泡,安裝3款教學軟件,重裝電腦系統50次,全校多媒體教室占比基本達到100%。同時,檢查全校公用教室的電波鐘。

9.做好語委辦相關工作

圍繞“推廣普通話,奮進新征程”主題,組織校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積極開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等各類校園文化活動。

10.學歷學位工作

按照教育部學籍學歷注冊和管理工作視頻會議要求,落實畢業生身份核查和學歷照片校對制度,做好畢業生畢業審核工作。本年度共有3441人申請畢業(本科3436人,???span lang="EN-US">5人),經審核3280人畢業(本科3275人,???span lang="EN-US">5人),125人結業,畢業率為95.32%;本科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3387人(含補授學位)授予學士學位,其中應屆本科學位授予率為99.2%

十、積極配合全校職能部門,做好教學保障服務工作

1.全校教師工作量及中高職稱課時核算

根據校人事處的要求及相關課時核算文件,組織制定兩個學期的全校教師工作量的預報與核報的詳細工作方案,針對核算中存在的合班系數、課程調節系數以及新開課系數認定不規范等問題,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反饋給教學單位修改并予以解釋,順利完成1000多名教職工教學工作量的預算和核算,共核算約33萬課時;同時完成了全校外聘教師教學工作的核算認定工作。20239月完成38位參評高級職稱教師和45位參評中級職稱教師上課課時核定工作。

2.學校領導班子年度發展考核

根據學校領導班子年度綜合考核工作要求,牽頭組織各職能部門和各教學單位負責發展考核部分。教務處統籌協調、細化落實、多輪梳理和修改完善,形成充分體現學校發展成果和實力的發展考核對照說明和具體檔案27盒,供進校實地考察專家查看和審閱。經省委考核組實地考核,2022年度我校領導班子綜合考核等次為“優秀”,這也是學校連續第八次榮獲“優秀”等次。


百家乐评测| 百家乐筹码订做| 网络博彩| 网上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路子技巧| 联合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真钱博彩网| 百家乐官网正负计算| 娱乐城注册送18元| 真人百家乐官网博弈| 大发888娱乐城怎么样| 百家乐官网真人娱乐平台| 赌博百家乐趋势把握| 察哈| 百家乐一年诈骗多少钱| 什么是百家乐官网平注法| 哪家百家乐优惠最好且信誉不错| 百家乐官网神仙道礼包| 百家乐官网庄家抽水| 百家乐牌路图表下| 兴海县| 真人百家乐赌城| 百家乐官网好赌吗| 998棋牌游戏下载| 百家乐官网博赌场娱乐网规则 | 百家乐官网洗码| 百家乐娱乐城体验金| 七匹狼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注码技术打法| 百家乐官网如何计算| 红树林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宜城市| 大发888怎么代充| 开心8百家乐现金网| 12倍百家乐官网秘籍| 大发888下载 34| 蓝盾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永利高百家乐信誉| 伯爵百家乐官网娱乐网| 真钱百家乐官网大转轮| 百家乐官网的赚钱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