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欲是大學生最高級的社交模式
|
發(fā)布時間:2023-10-17 瀏覽次數(shù):17 |
導語:最近,在微博上一篇名為“因分享無人回應爸爸退出了家族群”的文章引發(fā)了大學生們的熱議。 心理學認為,分享某種行為能夠讓彼此的親密關系更進一步。當然,一個人的表達欲越強,就越期待被傾聽,越期待被回應??偠灾?,分享欲就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給自己在意的人,也就是心里迫不及待的把自己所擁有的開心、快樂分享給別人,它本身就是一種熱情和愛。 一、分享欲對大學生非常重要 很多大學生認為,社會是現(xiàn)實的。如果你是領導,無論在家庭群還是同事群發(fā)條消息,立馬就有回應。如果你很平凡,天天發(fā)也沒人關注。但如果你發(fā)的東西有價值,在陌生人社交中倒會很受歡迎。總歸是要看清這人情世故的。 盡管如此,作為大學生來說,“分享欲是大學生最高級的社交模式”。在一段親密的感情(愛情,友情,親情..)里,分享欲極為重要。 二、如何打開大學生的分享欲? 其實,這也和個人性格有關,就拿我個人來說,我是一個藏不住話的人,所有的好事或者壞事在我心里就像是葡萄掉進酒里,時間越久就越濃稠,只要瓶塞打開就控制不住要逃出去。但是分享一件事情有兩個難處,—個是如何開口,另一個就是如何結束。如何開口又分為和誰開口以及用什么理由開口兩點。和誰開口這件事是殘酷的,是應該分給我們的親情,友情亦或是愛情?更加難以抉擇加之我們每件事情所針對的人,事不同,不同的人又會有不同的看法,給予我們不同的建議。所以如果我們只是在某一感情領域發(fā)展很好的話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它還需要我們多方面思考。 三、找到大學生分享欲的分享目標! 不同的事要分享給不同的感情,所以我們還需要尋找二個分享的目標。在找到一個可以分享的人之后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如何開口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大多數(shù)的事情都是在網(wǎng)絡上分享的,加之很多事情見了面以后反倒難以啟齒,這也讓我們更加依賴我們的通訊工具。 然而傾訴同人世間的大多數(shù)事情一樣,總是踏出去的那一步難,但只要這個口一開,就像那此事情一旦著手開始做,剩下的東西都是順理成章的。我們都是會傾訴的,只是我們不大會結束傾訴而已。很多事情我們拉著對方說完以后,如果對方回應平平,或者說回應很官方,也就是說對方并沒有回應到我們的心坎上,我們那一大段話就像是沒有落下的雨水,在天空中的鳥云里醞釀著,既不能傾盆而下又不能直接轉晴,堵在胸口壓抑著,而且我們還不能發(fā)作,自作聰明把雨水全灌給對方,只能隨替烏云飄著,尋找下一個適合落雨的地方。 這種情況下的結束是簡單的,對方簡單的回答促使我們很容易就結束聊天。可如果對方真的認真貼心的為我們解答疑難,我們難免是要感激一下的,這個時候為難的就要是我們自己了。我們回應一些蒼白無力的感謝的話,或者允諾一頓唾手可得的餐飲,來回饋對方長時間的傾聽和盡心盡力的幫助,卻總又覺得不好意思。 “愛意的流失也是從分享欲的減少開始”我當然不關心今日云朵是什么形狀,也不在意此刻的晚霞是否令我怦然心動,更不覺得花開花落對我影響很大。所有跟你講過的那些無意義的事情,本質上都是希望你能參與到我的生活里來,和我保持愛意的連接。原因可能是我喜歡被你在乎惦記的感覺,我喜歡你與我分享你的生活,而不是每天重復著一樣的話題,不是為了聊天而聊天,不是我興致勃勃的分享給你,卻得到你干巴巴的“打卡”,而這份分享欲可能來自:今天吃到了什么好吃的,遇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情,今天看電彩的情節(jié),有沒有不開心,以及規(guī)劃好的周未生活,或者是最近努力奮斗的目標。 四、大學生的分享欲需要回應賦予意義! 當然,分享欲也是需要回應來賦予它意義的。我聽過最好的分享便是“你把你的開心分享給我,那我們可以得到雙倍的快樂,你把你的難過傾訴給我,我可以去幫你分擔一半不安,那些看似平平奇奇的生活,點點滴滴的喜怒哀樂,不就是連接著彼此的一個神秘引力嘛,讓這兩個獨立的時間漸漸交融直至融合.而分享的快樂在于你給我的回應,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忙碌著,分享欲也不是跟誰都有,只因為你值得,我才愿意和你分享生活里點滴。 正因如此,有人好好接住了你的分享欲,才會那么幸福。 五、大學生的分享欲也需要有“度” 分享行為一定要掌握一個度。作為大學生可以和同學分享一些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但是一定不要事事都分享。你對別人毫無界限的分享,其實是一種模糊彼此心理邊界的行為。別人會因為你的分享而產生你們是一體的錯覺,你所有的情緒都將壓在他的身上。這種背負其他人情感的感覺會讓他覺得壓抑和不適,會將他越推越遠。 希望你不吝對所愛的人分享和表達,希望你付出的熱情能夠被回饋,希望你的快樂和難過都能有回音,希望你在熱烈地愛著對方的時候,也能被對方熱烈地愛著! 希望你所有竭盡全力的奔赴都是雙向的 希望你能擁有“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