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這次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在我校研究生中引發熱烈反響,紛紛表達了對全會精神的理解與感悟。
先進制造工程學院方靚琪:全會提出要加強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制度建設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表明黨在改革進程中的領導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強調了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撐作用。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葛路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舉措中,特別關注經濟領域的改革舉措。經濟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和中心,可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解決當前經濟結構性問題,并且對人民生活影響深遠,經濟領域的深化改革對于國家整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深遠影響。
城市建設與交通學院程旭:高質量發展被認為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則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徑之一。通過不斷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可以有效提升國家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現。
生物食品與環境學院戚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斷完善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宏偉目標。
能源材料與化工學院毛超:關于綠色發展,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共進。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
經濟與管理學院許丹丹:通過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為我國的長遠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張珊:特別關注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另一方面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如何在專業擅長的領域內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符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將對日后的學習和就業產生許多指導性的影響。
旅游與會展學院 李伶俐:助力中國式現代化,要提升個人素質與技能,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尤其是與科技、數字化、綠色發展相關的領域,提升自身競爭力。要發展創新思維,培養創業精神,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技術研發,推動產業升級,勇于創業,帶動經濟發展。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關注弱勢群體,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和志愿服務,為社會和諧發展貢獻力量。要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宣傳環保理念,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如節約能源、低碳出行等。
教育學院朱琴:豐富人民精神世界,進一步加快文化事業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提高服務業比重,是推進就業的重要途徑。(初稿:學生記者 張珊,審核:劉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