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成立于2019年,由合肥大學原經濟系與管理系合并組建而成。學院設有經濟貿易系、物流管理系、投資金融系、財務會計系和實驗實訓中心五大教學機構,是目前在校學生規模最大的二級教學單位。學院依托合肥大學應用型辦學特色,秉承“厚德、博學、善思、致用” 的校訓,堅守“應用型、國際化、地方性”人才辦學定位,將新科技與經濟管理緊密結合,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家國情懷、創新思維、卓越品質”的高水平復合型人才,建設高質量人才培養基地和高水平科學研究中心。
師資力量十分雄厚。學院現有教職工120多人,副高以上職稱 58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2人,雙能型教師83人,同時聘請了加拿大紐芬蘭紀念大學方濤教授、德國卡塞爾大學Beatrice Knerr教授等為客座教授,定期與學院師生展開學術交流。師資隊伍中獲第三批國家知識產權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人選1名、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級教壇新秀2人。學院高度重視教學科研工作,近年來學院教師先后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100余篇,承擔國家社科、自然基金等國家級項目6項,教育部等省部級科研項目40余項,15項研究報告先后獲得市、省部級及以上批示。2022年獲安徽省級科研創新團隊項目,是我校唯一獲批的文科類省級科研團隊,參與申報的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獲批培育建設單位,科研成果先后獲得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獎2項、安徽省高校社科聯“三項課題”獎6項。2021年圍繞服務地方辦學定位,學院與政府、企業簽訂的產學研項目到賬經費達400萬元以上。
學科專業發展猛進。 學院目前設有金融、會計兩個專業碩士點,并依托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等重點培育學科,開設了“過程工程經濟”、“大數據與科技金融”研究方向,大幅提升了復合型碩士人才培養質量。學院始終高度重視本科專業建設工作,設有經濟工程(國家一流專業)、物流管理(國家一流專業)、會計學(省級一流專業)、金融學(省級一流專業)、經濟學(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省級特色專業)、工商管理(省級特色專業)、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投資學等本科專業,建有經濟工程、金融數據分析、現代物流、會計結算與實訓等24個實驗室,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課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王曉艷教授領銜的《分領域物流Ⅱ--企業物流》入選首批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課程質量高、共享范圍廣、應用效果好,體現了我國當前本科課程的最高水平。
國際辦學特色顯著。隨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化,國際經濟與貿易柬埔寨班辦學持續推進,首屆留學生已順利畢業并實現高質量就業,受到當地政府一致好評。經濟工程(中德合作)與物流管理(安徽省首個教育部批準中外合作專業專業全面引進德國應用型大學的教學模式,向國際社會輸送了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擁有跨文化溝通能力的高端技術人才。兩個中德合作本科專業均獲得德國(歐盟)認證。2021年開始,我校與德國高校簽訂關于全面開展經濟與管理類專業人才聯合培養的協議,面向經管類學生全面開展雙學位項目。
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學院先后多次舉辦高水平的研討會與學術會議,學院2021年3月舉辦“經濟學特色專業建設暨經濟學學科發展”研討會,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裴長洪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洪永淼教授等知名專家與會并發言。主辦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建設及發展高端研討會”。2021年9月學院舉辦“新時代跨國勞動力與國際人才流動”國際論壇,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德國等100余名專家學者通過視頻會議和現場會議結合方式進行學術交流探討。2021年承辦“安徽城市經濟學會年會暨長三角一體化與都市圈經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2022年承辦“數字經濟與文化產業發展論壇暨2022年安徽省經濟文化研究會年會”,會議聚焦學術前沿,得到了與會嘉賓的高度肯定與廣泛好評,擴大了學院學術影響力。
人才培養成效凸顯。學院教師教學成果突出,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4項。2021年,獲得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1項。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近年來學生在高水平創新創業競賽中獲得200多項各類獎項,在2022年安徽省“互聯網+”大賽中,1組獲得省金并進入國賽獲得國家級銅獎。學院培養了大量優秀學子,在各領域表現突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蘭明豪在東京奧運會男子重劍團體項目中獲得第四名的好成績,第14屆全國運動會擊劍項目男子重劍比賽中蘭明豪獲個人和團體冠軍,許喬飛獲得團體亞軍,其他同學在全運會和亞運會獲得擊劍團體和個人多項獎牌。升學深造方面,學生獲得了國內外名校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資格,中德合作專業同學每年均有畢業生留在國外高校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就業方面,學生就業率達質量大幅提高,受到銀行、地方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等高質量就業單位的青睞,大幅提升了學院在省內高校經管人才培養質量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