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黨的一百周年華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7月13日至20日,我校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圍繞“振興鄉村,燃夢起航”主題,前往合肥市肥西縣柿樹崗鄉,以“關愛留守兒童”和“鄉村振興實踐”為出發點,開展為期八天的志愿活動。
關愛留守兒童實踐團隊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實踐教學,如語文教學、攝影教學等,同時也進行了特色活動教育。志愿者們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為主題,開展了紅色教育,帶領孩子們學習革命先輩的集體主義、革命樂觀主義等寶貴精神。實踐團隊也組織開展了有關“家風家訓”的宣傳講座,教導同學們要培養優秀品質,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志愿者們還以“與心靈相約,與健康同行”為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動,如:心理小課堂、“心靈小角落”、心理科普宣傳活動等。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實踐團隊教學分隊的志愿者們都秉持一個目的:讓孩子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志愿者們十分耐心地教授孩子們學習課堂知識,輔導暑假作業,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孩子們的成長。教學活動的最后一天,先進制造工程學院與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共同為當地的留守兒童帶來了少兒學黨史講座和暑期兒童安全教育講至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本次三下鄉的另一支隊伍是鄉村振興實踐團隊。實踐團隊的主要任務是圍繞鄉鎮企業發展和基層治理兩大主題展開調研并撰寫相關調研報告。進行鄉鎮企業調研的同時,拍攝相關內容,利用新聞學專業知識制作宣傳片,更好地助力鄉鎮企業的振興與發展。
鄉村振興實踐團隊多次前往柿樹崗鄉新街社區,對當地“老張說事”協商議事廳和周橋新村鄉村振興體驗館進行了探訪,了解到當地的基層民主自治成果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此外,調研分隊還走進政府和社區,對政府工作人員和當地居民進行了實時采訪,并分發了調查問卷,為后期撰寫調研報告積累素材。
為了更好地進行鄉鎮企業調研,拍攝相關內容,制作宣傳片,助力鄉鎮企業的振興和發展,團隊實踐期間分別前往當地的蒿子粑粑生產基地、田然農業產業園、萬毅生態農業園和明達生態園林進行實地考察,并與當地的農民共同勞動,增進了與當地人民的友誼,考察調研的豐碩成果也讓隊員們感受到了新農村建設時期政府對鄉鎮企業的大力支持。
隊員們分工明確,撰寫調研報告、剪輯企業宣傳視頻、拍攝并制作產品宣傳圖。最終,在隊員們的共同努力下,調研任務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7月20日,文傳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來到肥西縣山南鎮小井莊中國農村包產到戶紀念館參觀。講解員結合小井莊的發展歷程為隊員們上了一節微型黨史主題教育小課堂,希望隊員們能夠認真學習革命先輩敢為人先、樂于奉獻的精神,身體力行,從自身做起。
本次三下鄉活動為肥西縣柿樹崗村兒童之家的留守兒童帶來溫暖與關愛,傳遞了正能量,同時也深深地影響了志愿者們。大學生三下鄉不僅有利于增長才干、磨練意志,提高獨立思考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結協作精神,培養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而且能夠促進大學生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鄉村振興戰略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具有全局性和歷史性意義。通過調研肥西縣柿樹崗村鄉村振興的相關措施和經驗,充分把握鄉村進入歷史機遇期的這一科學定位,將進一步提升當地鄉村治理水平,并以點帶面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為各地實踐探索提供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