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部署在公共網絡空間的跨領域的、獨立運行的軟件系統,將過去“一對一”的模式變成“多對多”的模式,無需事先人工協商數據項語義,也無需開發共享服務程序,一個可以直接進行數據交換的平臺——CSC公共語義轉換器。
由我校計科系張家銳老師指導,聶竹學、李超、李小龍和黃蓉四人組成的團隊以“CSC公共語義轉換器”的作品成功獲得安徽省第六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數據交換的平臺
“我們認識到現有數據交換技術的局限性以及數據交換市場對數據交換的高強度的需求性而開發研制的。我們四個人來自不同的專業,根據第二課堂的學習要求和學習興趣走到了一起。”聶竹學說到。
“傳統的數據交換方法十分繁瑣,在交換之前的人工約定和構建中間件的過程則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無形的增加了經濟成本。我們研發的公共語義轉換器是一個數據交換的平臺,它能使接入平臺內的數據庫之間進行隨機數據交換。數據庫之間通過平臺提供的接口即可進行數據交換。正是因為這一特點,使得它能更好的提高數據運行效率,降低經濟成本,這在數據時代的今天,是貼合市場需求的。”轉換器研發人之一的李超介紹到。

公共語義轉換器像是一個橋梁,它能夠將兩個以上的不同類型的領域聯通起來,將同一個事物在不同領域中進行轉換,使之高效快速的適用于各個領域中,換言之即數據庫原理之間的自主交流。聶竹學率領的團隊四人所創造發明的CSC公共語義轉換器是行業內首創的,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特點。它更是能部署在公共網絡空間(企業內部網絡、單位內部局域網、行業專網、政務內外網、政務專網、互聯網等)的跨領域的、獨立運行的軟件系統,運用范圍十分廣泛。
數據庫安全的盾牌
公共語義轉換器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它的使用需要有專門的配套的使用權限,在兩個或以上的數據庫交流之前,應該得到相互的認可和允許,才能正常運營。而且在運行過程具有極好的密閉性,這能夠更好的保護產業的信息和隱私。
相對于傳統的數據交換它的安全隱患更少,更能保障企事業單位的機密事宜。李超自豪地說:“在隨機試驗過程中,目前得到的CSC具有百分百的語義轉換率和語義正確率。它還具有只與計算資源有關的轉換效率、隨機的交換模式、無人值守的管理模式的強大性能。研制這個項目耗時近半年,每個人都犧牲掉了自己的假期,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中,在看到試驗后的顯著效果,還是感到很開心的,之前的努力沒有白費。在研究過程中,學習了很多知識,一步步摸索而來,就是一股敢想敢做的信念讓我們努力堅持下去。”
市場運用前景廣
公共語義轉換器作為一個獨立運行的軟件平臺,可以跨領域、跨平臺的為用戶提供數據交換服務,所以它可以用類似“支付寶”的方式來運營,在用戶需要使用時,公共語義轉換器就可以提供接口供用戶使用。客戶使用者的范圍也很廣闊,包含各級政府機關、企業集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
“采用CSC公共語義轉換器,使用隨機數據交換方法無需建設成本,只有使用成本,這對于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設是十分有利的,能夠大幅度的節約建設成本。”他們團隊認為,在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大規模數據交換要求時,公共語義轉換器能夠很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有著非常明顯的市場優勢。
對于CSC的未來研究,聶竹學進一步向我們介紹道,“我們注重的是優化隨機數據交換過程和探索以事務為線索的協同交換。等到投入到市場運營之后才能更透徹的進一步分析它的不足,繼而更好地改進。”(宣傳部 校新聞中心學生記者葉鑫鑫/文徐悅/圖 指導教師:汪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