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外辦學成效顯著
2023年4月我校與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科學大學聯合申報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成功獲批。我?,F有經教育部審批通過的物流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兩個對外合作辦學專業,正在積極準備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申報工作。
2022年下半年,合肥學院與德國高校國際合作聯合會(德國高校國際合作聯合會由德國與瑞士教學科研實力最強的34所應用科學大學組建,受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委托、在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支持下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簽署合作協議。這標志著我省對德合作進一步深化:一是合作方式上,由以往的校與校之間的合作,拓展到校對聯盟的合作;二是人才培養上,從以往單向派遣學生到德國留學,進一步拓展到雙向留學,鼓勵支持德國高校學生來合肥留學;三是合作領域不斷擴展,從人才培養發展到科研等多方面合作。
在與德國高校密切合作的同時,積極聯系俄羅斯、韓、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高校,洽談開展本科及研究生項目的合作。
二、搭建國際交流平臺,促進政府、企業與高校的交流與合作
自2008年以來,學校與德國友好高校已成功主辦十六屆中德應用型高等教育研討會,研討會已經成為中德兩國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在2022年10月第十五屆研討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剛、德國前總統武爾夫、安徽省省長王清憲、德國下薩克森州州長魏爾分別出席并講話。研討會的舉辦引起熱烈反響,對于推動國內700所應用型大學轉型發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學校與上海開放大學、德國奧斯納布呂克應用科學大學自2021年開始共建中德開放在線學習平臺,通過中德學位互授、高校教師培訓、雙元制線上線下融合培訓等方面的合作來構建開放文憑學習制度,打造永不落幕的線上學校。截至2023年9月,中德開放在線學習平臺已上線158門課程,累計有32萬名學生在線學習。
2022年11月學校與韓國順天鄉大學在合肥舉辦了第十四屆順天鄉杯韓國語演講大賽,在韓國舉辦了第六屆合肥學院杯漢語演講大賽。漢語演講大賽和韓語演講大賽是多年學校對韓交流合作的成果之一,為中韓兩國青年架起了理解和友誼的橋梁,為中韓兩國和兩國人民互學互鑒、互融互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聚焦產教融合,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需求
積極推進以大眾學院為首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繼續服務專業、就業、產業“三業一體”改革。本年度多次聯系德國大眾汽車集團代表團來校訪問,深入交流大眾學院的建設,大眾學院建設各方將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人才培養上給予大眾學院進一步深化合作。2022年6月,大眾學院首批合作培養的11名學生順利畢業并全部在大眾安徽高質量就業。2022年9月,智能制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池方向)3個雙元制專業正式招生88人。2023年2月,大眾學院正式揭牌,在家門口培養“種子工程師”目標正逐步實現。
為深入研討長三角教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融合, 2022年10月承辦了第二屆長三角雙元制教育國際合作研討會。研討會從服務長三角戰略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出發,邀請大眾集團、大陸集團、西門子集團等德國先進制造業的代表出席。研討會的舉辦進一步發揮了安徽在中德合作、雙元制協同培養人才領域的先行優勢和先進經驗,推進人才鏈、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有機統一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打造長三角應用型高校、職業院校圍繞“雙元制”國際合作、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開展經驗交流的平臺。研討會的舉辦對雙元制教育國際合作及長三角教育一體化發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四、提質增效,培養“一帶一路”發展倡議所需國際人才
截至2023年9月,學校先后招收了300多名來自德國、俄羅斯、柬埔寨,老撾等國的國際學生來校學習,全面開展中文教育,培養知華友華與愛華的國際人才。在讀國際學生分別就讀城市建設與交通學院等8個學院,各專業培養學院給國際學生開設了超過200門課程,學校為國際學生的專業培養做出了較大貢獻。
圍繞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積極開展工作,在學校成功承辦中央統戰部重點項目“2021年海外華文教師線上培訓”基礎上,2022年申報并成功獲批首批安徽省華文教育基地。2023年度積極踐行省級華文教育基地責任,承擔華文教育工作任務,參與由中央統戰部主辦,安徽省統戰部承辦的“2023 年中華文化大樂園-葡萄牙里斯本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