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4日,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文脈傳承,助農興村”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重點團隊赴六安市裕安區石板沖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此次實踐活動主要以“傳承中華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圍繞鄉村支教、鄉情宣傳、鄉土調研展開。
開展支教活動 傳承傳統文化
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志愿者們組建“愛灑鄉村 教育同行”教學團隊。教學團隊分為書畫組、英語組、國學組和歌舞組。教學內容以傳統文化為主,教學時間從7月6號持續到7月13號。

中華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根”,更是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獨特的精神標識。國學組以中華文化為基點,從傳統服飾講到中華文物,從詩詞的賞析講到中國歷史,不斷加深學生們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為弘揚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書畫組詳細講解了書法的橫豎撇捺,帶領學生制作簪花團扇,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傳統文化的美。英語組通過創新而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方式,如課堂競賽小游戲,你畫我猜等,點燃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的熱情。這種熱情不僅提升學生們對于外語學習的興趣,還為他們未來的初中英語學習打下基礎。歌舞組教學《上春山》《少年中國說》等歌曲與《相親相愛》舞蹈,讓學生們感受其中的紅色精神和團結精神,激勵了青少年振奮民族精神與團結精神。

為弘揚中國傳統藝術,傳承民族文化,讓學生們感受到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內涵。文藝組積極開展手繪臉譜、剪紙漆扇等活動,通過動手實踐,同學們掌握了傳統藝術制作的基本技能,還對傳統藝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創意和個性,展現了對傳統藝術的熱愛和尊重。此次文藝活動不僅是一次傳統文化的傳承之旅,更是一次創新與實踐的完美結合,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傳統藝術的魅力。
走進蘇埠古鎮 學習淠史杭精神
在蘇埠鎮,實踐隊成員們瞻仰了蘇埠戰役紀念館及革命烈士紀念碑,參觀了淠史杭工程展覽館與淠史杭工程紀念碑,學習領悟“人間天河淠史杭”的豐功偉績。通過在蘇埠鎮的調研與拍攝,實踐團隊的成員們被蘇埠鎮悠久歷史背后的紅色精神和奮斗精神所感動,紛紛表示將會學習貫徹淠史杭精神,傳承革命先烈的大無畏精神和吃苦耐勞、犧牲奉獻精神。

探索獨山魅力 弘揚紅色精神
為感受革命歷史的印記與紅色文化的魅力,實踐隊成員們來到了中國將軍第一鎮——獨山鎮。古老的街道,每一塊青石板路都承載著歷史的重量。在六霍起義紀念館,同學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深入了解起義的艱辛歷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體悟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戰斗的崇高革命精神。

漫步紅軍街上,街道兩旁的仿古建筑、人物雕像和生活道具生動地再現了紅軍戰士們的生活場景和戰斗情景。大家沿著街道依次前往蘇維埃俱樂部、赤衛軍指揮部等革命舊址。街道的盡頭,是六霍起義紀念塔,跨越登山臺階一步步登頂,緬懷為革命捐軀的英烈們,感受先人的紅色精神。最后,大家來到了獨山大橋和獨山寺,它們不僅見證了獨山鎮的發展與變遷,更是當地歷史與文化的象征。

揮汗田野之間 體驗農耕文化
為深入田間地頭,體驗農耕生活,學習基礎農業知識,7月8日,實踐團隊全體成員來到了石板沖鄉初級中學附近的紅薯地田間幫助農民除雜草。在當地村民的指導下,隊員們以隴為單位進行分組,迅速投入到緊張的除草工作中去。通過本次學農實踐,同學們切實感受了到農民的艱辛,了解了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收獲了勞動的快樂,真正做到了“下地干真活,助農辦實事”。

深入基層送溫暖 共謀發展促振興
為了解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在六安市裕安區實踐活動的工作進展,校團委書記張應杰、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愛萍、團包河區委書記吳曉雯、團裕安區委書記管嬌嬌等一行人赴六安市裕安區石板沖鄉,指導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在到達石板鄉初級中學后,大家來到教室,現場觀摩了美術課程的教學,與學生們親切交流,為他們分發學習用品和體育用品,勉勵他們樹立理想,好好學習。在匯報交流會上,大家就高校與地方政府合作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情況進行交流探討,雙方就建設常態高效的合作機制達成了一致意見。


(初審:方淑穎;復審:李妍妍;終審:張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