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合肥大學第二屆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新銳學術論壇”在學校圖書館B廳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合肥大學研究生處與科研處主辦,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承辦,邀請了6名在本領域頂級期刊發表論文的優秀研究生進行專題報告,吸引了研究生導師以及180余名研究生積極參與,共同探討前沿AI技術、交流科研經驗、促進研究生快速成長。
開幕儀式由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研究生辦主任張琛主持,副院長陳圣兵致開幕詞。陳圣兵詳細闡述了論壇的背景與意義,對參與匯報的優秀學子表示祝賀與感謝,并指出學院在研究生培養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各研究方向團隊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亟需通過分享交流促進共同提升。希望通過本次論壇,幫助研究生們深刻領會學術研究與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義,熟練掌握溝通交流及文檔撰寫的技能技巧,激發他們積極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推動學院科研水平邁向新臺階,助力科研創新取得新突破。
首先由陳鑫同學分享了基于深度學習的骨架行為識別技術報告,深入剖析深度學習算法在處理復雜骨架數據時展現的強大優勢,為該領域的研究實踐提供了新方向和有力支撐。“安徽省研究生創新創業之星”童安煬同學圍繞情感計算與行為識別技術,從理論知識儲備的夯實、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到科研節奏的精準把握,全方位地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歷程與心得,為同學們打開了科研思路的新視野。李宇同學聚焦少樣本背景下跨語言意圖識別方法研究,詳細闡釋了其在多語言場景下利用少量樣本精準識別用戶意圖的重要價值,這對于打破語言壁壘、促進跨文化交流具有突破性意義,為語言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李小凡同學則展示了融合前沿技術的 PM2.5 濃度長期預測方法,基于圖神經網絡開發出創新性的空間特征模型,并結合自身經歷,無私分享論文撰寫經驗,坦誠交流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耐心解答同學們的提問,現場學術氛圍濃厚熱烈。朱善冰同學分享了基于特征提示Transformer的漸進匯聚水下圖形增強的報告,為該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拓展了新的路徑和視野。針對同學們在專業學習與科研探索中的困惑,悉心解答、傾囊相授,為大家指明前行方向。張黔川同學分享了AANet: 用于高分辨率遙感圖像語義分割的自適應注意力網絡的文章,他深入剖析了 AANet 如何通過創新的自適應注意力機制,在復雜的遙感圖像數據中準確識別出不同的土地覆蓋類型、人造建筑設施以及自然地貌特征等,為遙感圖像的智能化分析與解譯提供了更為準確和高效的技術手段。
研究生處副處長高大明做總結發言,高度贊揚了演講者的學術成果,鼓勵全體同學以他們為榜樣,在學術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創新,積極為學院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共同書寫學術新篇章。
最后,出席本次論壇的科研處處長王儲炎、研究生處副處長高大明、人大院黨委書記牛欣、院長余海峰、副書記姚蓓蓓、副院長陳圣兵分別為優秀演講者頒發證書,為獲得榮譽的優秀學子表示熱烈的祝賀與期待。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學院 撰稿:單疏桐 初審:張琛 復審:陳圣兵 終審: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