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科擁有碩士點2個:“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及“材料與化工”類別專業碩士點,在校碩士生120余人;碩士生導師70名,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教學名師2人,先后有16名教師前往德國訪學,與德國羅斯托克大學、雅德大學、達姆施塔特應用科學大學及英、美等國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設置有化工新材料、材料學、功能高分子材料、計算機輔助材料設計、綠色建筑材料等五個特色方向,“材料與化工”專碩設置有功能材料、化學工程與技術、資源循環利用、生物化工、綠色建材五個方向。實驗室與實踐場地面積20000余平方米,儀器總值5000余萬。擁有國家級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安徽省功能性離子液體動力電池電解液院士工作站、合肥學院納米功能材料助劑工程中心等平臺;合作企業有德國畢克化學、安徽巢湖皖維集團、安徽華祁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企業。
目前,本學科在膜材料、減摩耐磨材料、能源材料與阻燃高分子材料等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承擔橫、縱向項目近10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發表文章350余篇,發明專利70余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4項,安徽青年科技獎1人。本學科在國際學術組織擔任重要職務的1人,國內重要學術/行業組織擔任重要職務共有7人次。
根據《中國制造2025》路線圖、安徽省戰略性新型產業政策與合肥市重點發展產業規劃,新材料與新能源將是重點發展領域,國家與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大量高層次專門人才。依據我校“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辦學定位,本學科定位確定為:立足合肥、面向安徽、延伸全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服務材料、機械、能源、化工及相關行業的技術研發和管理崗位的應用型(研發)人才。
利用德國合作優勢,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從企業和行業實踐中提煉共性問題,進行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緊盯戰略性新型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前沿問題,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建設與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國際化視野、批判性思維、扎實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基本理論基礎、創新創業與終身學習及學科交叉融合能力,掌握本學科必備的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產品研發、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