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材料與化工學院簡介
能源材料與化工學院創建于1980年,是最早與德國高校合作共建,也是學校重點建設和發展的學院之一。學院堅持學校“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專業、就業、產業”三業一體化融合發展理念,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工程素質、創新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等,為社會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學院已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各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一、學科、專業概況
學院擁有碩士和學士二級學位授予權?,F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以及“材料與化工”專業碩士學位兩個授權點,已形成了區域優勢明顯、目標明確的材料保護與安全、材料化工與環保、新能源材料與技術三個特色方向。現有化學工程系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分別設立“化學工程與工藝”和“能源化學工程”2個本科專業,以及“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粉體材料科學與工程”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2022年獲批)3個本科專業?;瘜W工程與工藝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和安徽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率先在全校通過教育部工程專業認證。能源化學工程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均為安徽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與德國企業以及區域重點企業開展深度雙元制本科合作辦學和研究生培養,與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合作創辦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電池技術方向)“大眾班”,也是我校“大眾學院”重點打造的本科專業之一。
二、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學歷和學緣結構合理、綜合素質全面、勇于創新的教師隊伍?,F有專任教師75人,其中正高職稱23人,副高職稱27人,碩士生導師43人,4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69%,形成了高學歷教師比例大、具有海外經歷的青年教師比重大的格局特點?,F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1人,安徽省和合肥市各類人才9人,分別榮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省級教學名師、安徽省優秀教師、安徽省省級教壇新秀、安徽省杰出青年、安徽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安徽省以及合肥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合肥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稱號,其中中國非金屬礦專家委員會專家和中國無機鹽工業技術創新先進個人1人。
三、教研、科研概況
學院擁有完備的教學設施以及功能齊備的科研實驗室。現有安徽省綠色涂料高性能助劑工程研究中心,建有特色鮮明的先進電池關鍵材料與技術、膜材料與膜過程2個校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化工工程師之家、工程實訓中心和創新創業實驗室。近年來承擔科研項目1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4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安徽省特支計劃項目3項,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2項,安徽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7項,國家留學基金項目2項;在Angew.Chem. Int. Ed.、Adv. Sci.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4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5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等9部;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獎項10項,中國非金屬礦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行業獎5項。現有安徽省高校優秀科研創新重點學科團隊和省級教學團隊各1個,2個省級名師工作室以及1個校級“雙帶頭人”工作室,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7項,建有《物理化學》省級精品課程。學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英國劍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等知名學府建立了良好的學術合作與交流;同時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產學研合作,具有良好的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四、人才培養
學院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區域產業發展急需,以培養一流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已為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相關支柱產業和行業培養、輸送了大批高素質專業人才,為安徽省教育事業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859人,碩士生263人。學院注重依托專業學科競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拼搏意識等,近年來獲批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100余項,獲得包括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銅獎在內的省級以上科技創新獎項240余項,獲得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等獎項30余項,在安徽省高校中居于前列。學院積極拓展畢業生就業機會和升學深造渠道,本科生年均綜合就業率超過96%,考取碩士研究生比例年均超過20%,研究生就業率達到100%。
四十余載砥礪前行,能源材料與化工學院已形成了務實、拼搏、創新的團隊精神,在專業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今后,學院將始終堅守初心,堅持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聚焦中德教育合作和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踔厲奮發,為教育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
咨詢電話:0551-62158359
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專業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國家級“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及特色:本專業立足合肥,面向安徽,輻射長三角,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區域經濟建設與技術發展的需求,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通曉現代化工過程的基本原理、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能夠在化工相關領域從事化工生產、產品研發、工藝設計等方面工作的化工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現為“國家工程教育認證專業”,設置了化工分離、精細化工、材料化工和節能技術四個專業方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等。
畢業生發展方向:畢業生可在化工、能源、醫藥、食品及環境等化工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生產、研發、銷售、服務或管理工作;也可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或出國深造。本專業就業前景廣闊,近四十年來已向國內大型國有化工廠、化工設計研究院以及醫藥公司等化工相關單位輸送了2000余名化工專業人才,大部分已成為我省化工行業的技術和管理骨干。
能源化學工程(本科) 咨詢電話:0551-62158359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及特色: 本專業結合學校辦學定位與應用型本科教學的特點,圍繞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中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新材料產業對能源化學工程師的迫切需求,培養能適應國家與地方經濟建設需求,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創新意識、國際視野、團隊協作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和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能運用數學、自然科學、信息技術、工程基礎與專業知識解決能源化學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能勝任能源化工相關企業或行業的生產、研究、開發、設計、服務、銷售、管理等工作的創新型人才。本專業注重傳授新能源材料開發以及生物資源利用技術等相關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涵蓋三大能源(石油、煤和天然氣)、新電池材料開發技術以及能源催化技術。本專業強調多學科交叉融合,目前設置了能源催化、生物資源利用技術、材料保護與節能三個專業方向;同時與國內外企業如德國畢克化學、國軒高科等企業形成深度產教融合,注重養成學生S.H.E.理念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
畢業生發展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能源、化工、材料、環保及相關工程技術與設計企業從事技術開發、工藝設計、能源管理、企業管理與產品銷售等工作。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前景好,就業率位于學校前列。此外,畢業生可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或出國深造。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本科) 咨詢電話:0551-62158393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專業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及特色:本專業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及學校的“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辦學定位,立足合肥,輻射長三角,面向全國,堅持新工科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理念,培養掌握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與研究方法,具備開闊的國際視野、良好的創新創業能力以及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在新型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半導體材料與器件、新能源材料、智能建筑、先進陶瓷和特種玻璃等領域從事產品研發、工藝設計、生產經營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本專業借鑒德國雙元制工程教育模式,與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進行深度產教融合,合作設立“大眾班”,實現“專業、就業、產業”三業一體融合發展;同時與京東方、中國建材、中國巨石、合肥長鑫存儲技術有限公司等國內外500強企業建立了良好的長效合作機制,實現了專業對人才的培養以及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兩者間的無縫銜接。
畢業生發展方向:畢業生可在與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相關領域的科研院所、企事業、政府機關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與經營、銷售、管理、規劃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也可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或出國深造。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本科) 咨詢電話:0551-62158393
學 制: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培養目標及特色:本專業是我校新增設的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需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安徽省乃至周邊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具備新能源材料制備、結構表征和性能測試等環節的實驗技能以及新能源產品與器件的設計和開發能力,擁有較強的開拓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習慣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本專業聚焦新能源與新材料,開設化學電源設計與制造、鋰離子電池原理與工藝、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儲能材料與技術、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材料與技術等核心課程,以滿足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智能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對高端專業人才的需求。本專業已與大眾集團、國軒高科等知名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創建“大眾班”和“國軒班”等特色實驗班,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優秀人才賦能產業發展。
畢業生發展方向:本專業契合國家和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畢業生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電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我省重點發展領域的研究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器件設計及相關管理工作;也可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或出國深造。